我国在二手工业机器人的领域发展的比较晚,最早从70年代开始摸索研制自己的机器人,当然那时候也是从模仿其他国家先进的机器人开始。这期间主要经历了3个时期,70年代的摸索,80年代的开发以及90年代的适用化期。
70年代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人类发展的繁荣期,我国发射了人造卫星,人类机器人首次实现了火星、金星的软着陆,人类登上了月球,从那个时候开始,世界工业机器人尤其是日本,日益加剧的用工荒,使得日本开始迅猛得发展工业机器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也开始研制属于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时间来到80年代,技术越来越成熟,工业机器人也使用越来越广泛,那个时候也是我国刚好实现了改革开放,而且很多行业领域开始迅猛发展。国家开始重视起工业机器人的开发与研究,并且大力支持这个产业,“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由于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比较落后,我国也投入巨资来进行技术攻关,研制了搬运、点焊、喷涂以及弧焊机器人,经过一代人的研究,工业机器人方面也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也研制了很多功能性的工业机器人。
90年代,随着国家新的经济体制改变以及技术上的大力发展,在研制国产工业机器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继研制出来包装、切割、点焊、搬运、装配、弧焊以及码垛等等功能性机器人,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强力基础。
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是相比较其他国家,毕竟发展比较晚,技术方面跟一些工业机器人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从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占有率上相比,我国还处于世界中下水平。而且在工业机器人零部件核心技术方面,虽然开始摸索,但是还远未掌握,这也是制约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一道横沟。
我国市场销售机器人的数量,年化增长率高达34%。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8年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超过91000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5,总销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