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虽然说在航空领域尤其一定的劣势,尤其在航空产品量产不大,小批量生产,无法体现出机器人的优势,另外干涉碰撞检测以及作业规划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定位标定以及离线编程的准备时间比较厂、还有可拓展性考虑不足以及作业的柔性都导致了设备的利用率比较低等等。
工业机器人的精度虽然说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相对精度在航空领域的绝对定位精度还是比较低的,不满满足飞机的数字化装配的绝对精度,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精度收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热效应、刀具磨损、刚度、负载、机械间隙等。为了提高精度,可以采用建立补偿算法、建立定位误差模型等都是比较有效果的方法。
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精度,主要还是依靠高精度的测量装置实现规定运动轨迹的伺服控制,目前主要使用IGPS和激光跟踪器来完成大范围的测量,传感器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主要用到手眼视觉、双目视觉、单目视觉、激光测距等传感器,未来,传感器之间多信息融合必将进一步发展。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的灵魂和基础,它是依靠机器人的运行轨迹进行工作,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决定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效能,而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和规划的效率有决定了生产的准备时间,自动干涉校验、工艺参数与过程优化、实现自动路径规划、机器人轨迹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还是相当快的,已经大量引入人工智能方法,比如进化计算、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群计算、模糊系统等,另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以及知识共享、资源共享、数据挖掘等理念也为机器人的工作多样性提供了新方向,而语言应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人机交互方式。